(一)搅拌容量的确定
装载容量是
搅拌罐车最主要的性能参数,是控制搅拌筒的几何尺寸,选用运载底盘形式和吨位,确定搅拌筒驱动动力参数和动力设备的关键数据。设计多大容量的搅拌车最为经济,要根据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据有关资料显示使用大容量的搅拌车比小容量的经济实惠。但由于技术上的不足,我国目前大部分生产厂家还只能生产中小容量的搅拌车,其中XXX是我国目前市场上的主流车型。
(二)底盘的选型并校核底盘的承载质量
1. 根据搅拌容积确定搅拌筒几何容积和形状;
2. 根据底盘参数进行搅拌装置整体布置;
3. 计算搅拌装置和附件的重量;(重量还包括混凝土的装载量、水箱盛水量等;)
4. 根据以上数据可校核底盘的承载质量的符合性,如果不符,重新选择底盘。
(三)校核发动机的功率
1. 专用发动机配置,要考虑发动机功率的匹配,发动机布置;
2. 共用发动机配置:发动机要有足够的功率被借用,可根据上面的经验值进行校核其符合性,提供取力器的相对位置和接口尺寸。
(四)搅拌筒的布置形式选择
搅拌车筒在汽车底盘上有三种布置形式,一种是筒口朝向汽车的后方倾斜放置,混凝土从车尾部装进和卸出;另一种是搅拌筒向前倾斜,在搅拌筒前方装料和卸料;还有一种是整个上装可以回转(或者倾斜)的斜置搅拌筒。其中以搅拌筒后倾布置的结构形式最多。前倾式虽有驾驶员操作方便之利,但搅拌筒口必须超越驾驶室上方,使搅拌筒过长过高,并使机构复杂,搅拌筒容积利用率也下降,一般设计时选用搅拌筒后倾布置。XXX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出了三级配
混凝土搅拌车,搅拌筒后方倾斜放置,卸料时可举升。
(五)校核前、后桥承载荷
由前述可知:上装重心位置最好与底盘的设计载重量重心相重合,必须进行上装装置重心计算(前后桥承载荷校核)
1. 根据上装布置,计算各重力点的相对位置;
2. 根据上装重量计算前后桥的承载荷,校核前后桥承载的符合性。
3. 如果不符,从下面几方面进行考虑:底盘的重新选择,结构的改进,上装相对底盘布置的变化等。
(六)底盘行驶稳定性校核
1. 搅拌装置的重心在布置时,尽可能低一些;
2. 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或卸料工作时,由于搅拌筒的回转带动混凝土使其重心向转动方向偏移,对底盘造成偏心载荷,使底盘纵轴一侧的前后桥和轮胎载荷加重,甚至超载,这一重心的偏移将引起搅拌车的行驶稳定性,这也是底盘选型、上装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七)上装驱动取力的设计
混凝土搅拌罐车底盘取力器的出口位置布置油泵的安装位置,确定传动轴的长度。
(八)使用寿命的考虑
搅拌车的搅拌装置和运载底盘在使用寿命上应该相一致,既与正常的大修期要相适应,尤其是对于易于磨损的搅拌简体和叶片等应事先有寿命规定和更换期限,必须在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上加以保证。
(九)底盘与搅拌装置的连接
搅拌装置与底盘应有可靠的连接,搅拌装置的副车架和底盘车架间应根据底盘车架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方式的可靠连接。
(十)附属系统的设计
根据原始规定的指标,对照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对附属装置各系统的结构形式进行选择和组合,要注意:
1. 结构应简单、紧凑、轻便,以尽量降低整车自重,这有利于提高搅拌车对混凝土的有效装载容量和相对减少整车的功率消耗;
2. 应尽量降低搅拌筒和搅拌车的整车高度和重心,以保证搅拌车的行驶稳定性。
3. 结构的布置要适应底盘的狭长体体形和高度限制。
(十一)油漆涂装设计
根据底盘油漆色彩,设计整车涂装方案。做到整体协调统一,给人以舒适的视觉美。
(十二)随车工具、随机附件的整合
搅拌装置要配的随车工具和附件应根据底盘的配置情况进行整合,加以补充。
(十三)产品标牌
产品标牌应固定在明显的位置,且内容要求完整,如:产品名称、型号;外形最大尺寸;车辆主要性能参数;生产厂家名称,产品识别代号;出厂编号及出厂日期等。
(十四)上装操纵控制
上装的搅拌装置进行搅拌和进出料的工作状况,应在底盘的驾驶室内得到有效控制。
(十五)电器控制设计
进行电器改装设计时,要正确理解整车电器系统原理图,以免造成差错,要注意:
1. 如需直接从底盘电路中连接电源,应校核底盘采用的发电机功率和蓄电池的容量是否满足上装用电要求;
2. 附加用电设备应单独布置线束,不能在原电线上乱接;
3. 有必要时应设置专门的接地线;
4. 如需延长和减短线束时应整根线束更换,布置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和管卡牢固固定,固定间距应在200mm~800mm之间。
(十六)供水系统的设计
供水系统采用气压式方式时,气源取自底盘的储气筒,搅拌车的供水用气一般是在汽车非行驶状态下使用,对汽车行驶不会产生影响。